达州市巴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 2022-03-03 11:21:23    

达州市巴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建设路径

 

曾宪文

 

摘要: 在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方针以及传承发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达州市提出了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目标。报告总结了巴文化研究现状,梳理了达州市巴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设路径:一是深入挖掘巴文化的时代意义,将巴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加强巴文化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三是大力开发具有巴文化元素的景观及文创产品;四是将巴文化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五是加大巴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力度;六是加强巴文化对外宣传推广。这些措施对于促进达州市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推动文化强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巴文化;传承;建设路径;达州市

 

前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方针,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文化建设面临将面临新的、更重要的任务。其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所以,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并加以继承发展,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产业更大地发挥了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持续供给的重要作用。而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加强巴文化建设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达州市作为川渝鄂陕结合部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和生态宜居区域中心城市,历史悠久,上古属巴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经济结构调整,面对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提出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目标。 2012年,达州市人大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重视包括巴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2016年10月,市委提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2018年初,出台了《达州市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8月召开了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巴文化高地建设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此,加强对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与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可行性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报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巴文化研究状况,达州市巴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达州市巴文化传承发展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巴文化研究现状综述

巴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任然显示出自身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受种种因素的局限,巴文化的研究与当代传承建设还比较滞后,近20年来,由于学术界和多地地方政府的推动,巴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出版了较多的巴文化研究专著,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既有全方位审视巴文化的宏篇大作,也有从一个侧面审视巴文化的精深之作,还有对巴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建设的对策建议,以及一些大众普及式的巴文化读物。

(一)关于巴文化的基本内涵的研究。

对于“巴”、“巴人”、“巴地”、“巴文化”等的内涵,学界历来既有共识,又有分歧,围绕这些核心概念的研究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如比较早的有刘纲纪(1990)的《试谈巴文化的渊源、特征及“白虎”的含义》,肖洪恩(1991)的《巴、巴人、巴文化释名》,以后对巴文化的起源、特征等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如陈果(2006)《论早期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李万斌(2015)《巴文化研究现状及前景初探》、何易展(2015)《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巴文化探赜》等。

近年来,文物考古部门在巴文化区域进行了一些考古发掘,围绕考古发掘的成果,学者们展开了相关研究。例如,比较重要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有:宣汉罗家坝遗址发掘及研究,有学者认为:“罗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发现,是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大考古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川北、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罗家坝遗址与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遗址群一起,正在逐步构建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演进格局提供了新的方向。”[1]以及重庆庙嘴巴文化墓地发掘及研究、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发掘与研究、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发掘研究、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发掘及研究等。这些考古发现及研究对于推动巴文化研究,增强巴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巴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展要体现出现实意义和价值,必须放弃一孔之见,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所以,对巴文化的界定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编审屈小强对巴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很好地阐释,他认为我们现在所讲的巴文化,并不仅仅是巴地的考古文化;也不局限于先秦时期巴地的历史文化,而是指古代及近代先后居住或活动于巴地的人在该地区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P105本研究报告对巴文化内涵的理解就是采纳这一说法。

(二)关于达州在当代如何开发利用巴文化、打造巴文化高地的对策研究。

围绕达州市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巴文化高地的总体部署,学者们从总体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如成良臣(2017)《巴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及当代型转化》,认为巴文化历史厚重,精神内涵丰富,巴文化的传承弘扬,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达州要大力传承弘扬巴文化,必须实现其当代型转化。李明泉(2017)《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提出要大力传承弘扬巴文化,充分挖掘巴文化优质历史资源,推动巴文化优秀价值的当代型转化;雷斌《川东巴文化保护与创新产业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实践探讨》认为巴文化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就是要在其文化产品中,呈现和传播巴文化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深邃的文化意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巴文化数据库,培育亮点产业,搭建巴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的平台。龚兢业(2016)《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特殊意义及对策》对达州市建设巴文化高地的独特优势、特殊意义、取得的成绩和对策措施做了很好地阐述。王铮、何娇、石林子(2020)《新时代巴文化的价值及传承发展实践探索研究——以达州市为例》较详细的分析了达州市巴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很好地建设路径。另外,王诤《达州打造“巴文化名片”的实践与探索》、刘兴国 刘艺茵《对达州建设巴文化高地的建议》等文章也提出了达州建立“巴文化高地”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三)阐述巴文化的某个具体特征或提出某个具体的建议。

应该说,巴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广的概念,仅从宏观上探讨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到各个领域,才能使相关研究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为此,不少学者立足巴文化某个具体领域开展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向以鲜(2016)《巴文化与建筑刍议》阐述了巴文化中建筑的基本特征;王川(2016)《巴文化与旅游发展》具体阐述了如何利用巴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认为达州旅游应将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各环节,系统、务实、创新地做好达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倾力打造“巴文化”金名片,不断加强“文化达州”的建设,努力提升达州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张帆等《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空间布局,并提出了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史振华、黄超(2020)《巴文化与达州特色小(城)镇的融合发展》围绕巴文化与达州特色小(城)镇融合的目标,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张建华(2016)《巴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如何充分利用巴文化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四)对达州之外的川渝鄂巴文化及其传承发展的研究。

巴地包括川渝鄂陕等相关地区,区域面积广,关系较复杂。学者们对川东之外相关巴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周兴茂(2010)《巴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开发》从长江三峡地区的巴文化特征研究中提出使巫山真正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文化象征和情感归属之地;赵冬菊《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根据三峡考古中发现的巴文化遗存、遗物资料,论述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关系,并强调加强二者结合的研究,以及考古学在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等;赵万民《“巴”文化与三峡地域聚居形态》通过对三峡“巴”文化与地域环境的分析,讨论该地区早期人类聚居点形成以及后来城市(镇)发展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三峡聚居形态的特殊性。这些研究对于达州巴文化研究与建设提供了很好地参考。

由上可知,对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但从研究内容上看,一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较多,实际对策还较少;二是对巴文化建设的提出的方案多是一般性建议,还不够具体;三是对巴文化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上的研究还欠缺。因此,达州市要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必须在一般理论研究基础上,把巴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此,本课题组以文化和经济建设相关理论为指导,作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探讨了达州巴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的建设路径,以期为达州市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提供新的思路。

二、达州市巴文化建设现状

(一)政府重视,巴文化建设迎来良好机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论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时,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达州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建立全国巴文化高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12年,达州市人大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重视包括巴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2016年10月,市委提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2018年初,出台了《达州市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8月召开了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巴文化高地建设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2019年3月,市委召开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会,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将巴文化高地建设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2020年,达州市编印了《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未来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提供了行动纲领。达州市巴文化建设相关举措也得到了省委支持,2020年7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支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可见,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都为巴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达州市巴文化建设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为此,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巴文化研究发展总体思路,制定了《巴文化研究发展规划草案》。《草案》中明确未来将通过5至10年时间,积极推动巴文化传承发展,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学术价值高、现实意义大的研究成果,擦亮“巴人故里”品牌,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和文旅产业升级发展,为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产业创新发展指导。

(二)措施得力,巴文化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大力支持下,达州市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巴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成立相关机构,加强巴文化研究。2014年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巴文化研究院和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2019年成立了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市巴文化研究、普及宣传、转化运用;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落户达州;组建了“巴文化专家智库”,邀请了四川、重庆等地68名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在达州本土选聘了33名“市内巴文化研究特约专家”,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不仅达州市和四川文理学院都建立了巴文化研究院,宣汉、渠县两地还分别成立了巴文化研究会和宕渠文化研究中心、汉阙文化研究会。研究机构的成立,为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凝聚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等提供了支持。

二是打造巴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形成了一定规模。2013年,达州市政府发布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规划,开发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创意文化产业园(巴渠文化产业园)、巴文化博物馆、大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宣汉县土家民俗风情苑、宣汉县巴人遗址、达州红军文化园(神剑园及“两弹一星”文化体验园)、达州巴文化书画院、诗歌苑、达县真佛山孝善文化体验区、川东艺术品创作交易中心、万源红色文化体验园、牛山寺文化公园、达州文艺演出院线、根雕奇石艺术产业园、凤凰山休闲文化产业园、犀牛山休闲文化观光园、賨人文化产业园、开江县温泉旅游文化产业园等21个重点项目。其中不少项目都是围绕巴文化的传承发展做文章。2020年,达州编印了《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未来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行动纲领。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列入了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賨人谷遗址开发建设有序推进;达州市巴文化主题展陈馆、賨人文化陈列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等建成使用;大力实施巴文化学术研究工程,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开展“秦巴讲坛”“巴山论坛”“天府人文讲坛”等活动;创作了一批围绕巴文化特色的歌曲、舞蹈、文艺作品;实施了以“巴山夜雨·水墨达州”文旅品牌、“大巴山+巴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景区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三是重视宣传推广,巴文化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达州市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打出“中国气都、巴人故里”的名片,就是要围绕巴文化加强宣传推广。一方面,召开巴文化建设研讨会。例如,2019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四川省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在达州市举行巴文化交流座谈会。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蔡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主持会议。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谭继和、江玉祥、屈小强,特约馆员潘殊闲、黄剑华,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向以鲜出席座谈会。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王诤、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王赠怡等一行8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对达州市巴文化相关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先后对罗家坝、賨人谷两大遗址进行宣传报道,制播了专题记录片《罗家坝之谜》《巴国探秘》和《賨人之谜》;《中国文物报》专版刊载20余位全国著名秦汉史学家考察城坝遗址座谈会的发言;《华西都市报》两次整版宣传城坝遗址及賨人,称賨人为“东方的斯巴达人”。通过这些宣传,达州市巴文化的知名度得到较大提升。

(三)任重道远,巴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短板

尽管达州市巴文化建设政府高度重视,建设措施得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设目标以及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达州市要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还任重道远。为此,需要冷静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才能精准施策,取得实效。本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达州市在巴文化建设上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对巴文化的内涵、建设目标尚未达成共识。比如,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铮认为,当前,我市在巴文化内涵上仍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关于巴文化、賨文化、土家文化三者的关系问题。同时还表现为在巴人族源、巴文化精神等方面也未能形成共识,导致在传承发展中各县(市、区)宣传口径不统一,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为此,需要相关学者群策群力,加强研究,明确相关概念内涵,才能形成合力。同时,对于巴文化建设目标,还未能很好地处理好学术研究与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导致传承发展与建设的措施目标不明,难以形成鲜明的特色。

二是巴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整体规划不足,具有同质化趋向。尽管成立了巴文化相关学术机构和学会,但同质化倾向严重,未能形成自身特色,作用发挥不明显。举办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不少,但会上形成的有价值的建议落实较少。同时,对巴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项目统筹规划不足,难以形成一定的逻辑链条和特色,与全国巴文化建设高地的宏伟蓝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巴文化品牌及建设成果影响力不大。达州打出的“巴人故里”品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目前来看,影响力还不够,还需要在学术研究和对外宣传上下功夫。同时,在巴文化品牌推广和建设成果宣传推广上,宣传途径还不够丰富,主要还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尽管“巴文化”微信公众号和“巴文化”主题门户网站,但阅读浏览量还不高,利用新媒体宣传的举措还不够。

三、达州市巴文化传承与建设措施

达州市在巴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课题组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为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思维,加强达州市巴文化传承发展和建设。

    (一)深入挖掘巴文化的时代意义,将巴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巴文化研究作为地方文化研究重要范畴,对达州市经济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打造,促进达州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巴文化既是历史符号,又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要将将巴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例如,李万斌认为:“新常态视域下巴文化内生力的现实意义,在于巴文化的质朴性内生力、巴文化的勇锐性内生力和巴文化的凝聚性内生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天然的亲近性,是中华精神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巴山精神、红军精神就是巴文化内生力迸发的新形态,巴文化内生力也是砥砺锤炼真英雄、好干部的精神活力,巴文化一贯推崇勇敢担当精神和大无畏气概。”[3]P129王铮也认为,巴文化所体现的“忠勇信义”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他们忠诚干净担当的心性冶炼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巴文化所体现的“于国家讲忠勇、于社会将诚信、于个人讲情义”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其基本体现。[4] 

所以,要充分挖掘、整理巴文化精神,将巴史、巴文化所显现出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忠勇信义”等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川陕革命根据地诞生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相结合。塑造新时代好公民,使忠诚、奉献、创造、担当成为达州人的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

    (二)加强巴文化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

巴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术研究史先导,否则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加强巴文化的学术研究。通过凝聚一批专家学者,加强研究,形成合力。编印有影响力的刊物,召开学术研讨会等,并充分发挥达州市和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的作用,并与相关考古发掘相结合,推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要加强对相关学术成果的交流宣传,使学术研究成果既得到学界认可,又能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群众熟知。为此,还要加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例如,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蔡竞指出,巴文化研究要开阔学术思路,突破研究瓶颈。巴文化不是四川的巴文化,更不是达州一个市的巴文化。巴文化研究首先要突破达州的市域范围,而注重与南充、广安、巴中的对接;进一步的研究,则要立足中华大地,从中华大文化的角度展开,围绕古蜀文明、巴蜀文明与重庆、广元、汉中的关系,与楚、湘、秦等地的关系,与中原、岭南、长江下游乃至东南亚等地域的关系予以推进。[2]P107

二是要加快推动有关巴文化的交叉融通研究,如与考古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艺术学、旅游学、建筑学等的交叉融通研究,进而推动巴文化的综合立体研究、社会文化传承以及艺术再造等。通过交叉融合研究,为达州市巴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是加强巴文化普及教育,通过大讲堂、宣传资料、影视作品、编写普及读本等,使巴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充分了解巴文化,达成共识。特别是要注重将巴文化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分析,探索地域特色鲜明的巴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及校园建设整合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巴文化地域资源中巨大的教育价值,使课程教学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更加生活化、丰富化。

   (三)大力开发具有巴文化元素的景观及文创产品。

达州市将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成为高地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在达州处处体现出巴文化元素,从而体现出地域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加强巴文化元素的景观打造,在区域道路、建筑、雕塑等方面,体现出巴文化特色。目前巴人文化广场、凤凰山公园、莲花湖广场等在巴文化元素景观打造上做出了一定成绩,但还显得较薄弱,还需加强建设,使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性符号深入到各个方面,形成强大的声势。

二是将巴文化与继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涵盖10大类258个项目,其中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3项。如巴渝舞、竹枝词、石桥火龙、巴渠河川剧艺术、白节泥人道、彩龙船、板凳龙、薅草锣鼓、大竹根雕技艺等,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按其特色分类发展,结合巴文化特色和元素,发扬光大。

三是将巴文化与文学艺术创作结合,创作一批体现巴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如将巴渝舞、当地的美丽传说、巴人的英雄首领等改编为舞蹈、文学、影视等作品加以呈现。例如,《山海经》中的《大荒经》以下五篇以及其他篇章,记载有巴人和巴地的故事,如《海外西经》中的“巫咸国”,《海内南经》中的“巴蛇吞象”“巴人讼于孟涂之所”等。这些故事不仅美丽、神异,扣人心扉,而且不少颇为悲怆、壮烈,可歌可泣,如《大荒西经》里的“夏耕之尸”的故事、《大荒北经》里的“夸父追日”故事。他如上古典籍《天问》所记“禹娶涂山”故事,《九歌·山鬼》所记“巫山神女”故事,《华阳国志·巴志》所记“巴蔓子”故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记“盐水女神”故事、“廪君化虎”故事等,也多显英勇刚烈、不怕牺牲、公忠体国之义。数千年来,巴地的神话传说一直在发挥着“佐史”“证史”的作用,成为巴人坚忍忠烈、和谐诚义、包容创新、勇猛精进的文化精神(或文化传统)的文本原型,值得改编,弘扬。

如四川文理学院组织师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大巴山老区,开展巴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调查、采风,先后创作出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题材、乡土风味的表演《打双麻窝子送红军》《巴山妹子》《火龙舞之歌》和舞蹈节目《树·信念》《雨润巴山》《魂铸巴山》《麻辣悄幺妹》等,参加四川省、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获得好评和大奖,还多次参加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罗伟章创作的以巴文化为背景的小说《大河之舞》, 历史厚重,动人心魄。这些尝试和成绩需要进一步发扬。

四是加大巴文化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方面,加强相关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达州名特产与巴文化元素结合,提高影响力。例如,巴山雀舌、万源毛豆、灯影牛肉、渠县黄花菜、大竹苎麻等,都可以融合巴文化特色和元素加以包装,既以此宣传了巴文化,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将巴文化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

2021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达州也必将迎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潮,为此,可以将巴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一是推广生态农产品利用巴文化符号,如万源土豆、渠县黄花、庙安脆红李等;二是对农产品二次加工推广时打造巴文化元素的品牌,如万源富硒茶、达州灯影牛肉、宣汉桃花米等;三是将乡土文化与巴文化结合打造精品节目。例如,将达州具有特色的民间体育、舞蹈、音乐、剪纸、绘画等文艺活动结合巴文化元素打造精品,扩大影响;四是在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开发体验建设项目中体验体现巴文化特色;五是将乡村旅游开发与巴文化特色打造结合。如开发巴文化特色乡村、小镇等。2016年12月7日,达州市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2020年9月,《达州市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2020—2035)》出台,达州市将围绕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经济大市”跨越。为此,要深度提炼达州市巴文化典型文化元素,并以此打造达州市特色小城镇,推动巴文化优秀价值的创新。例如,宣汉“白马花田社”正在作相关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提升。

    (五)加大巴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力度。

 达州市自然旅游资源相较于周边其他地区并不占优势,为此,必须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巴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巴文化主题场馆建设。在达州市巴文化主题展陈馆、賨人文化陈列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等建成使用基础上,推进宣汉罗家坝、渠县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川巴人历史文化馆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加大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賨人谷遗址三大巴人遗址的建设。“要在文化上做文章,比如城坝遗址要在打造古賨国都上多下功夫,賨人谷和罗家坝遗址要在巴人生活与文化习俗上多下功夫。”[5]P24二是进一步打造巴山大峡谷的巴文化特色,持续创新发展“巴人印象”节目;打造好“巴山夜雨•水墨达州”文旅品牌;开展“穿巴人服、唱巴人歌、跳巴人舞”的特色文化推广活动;三是开展巴人文化艺术节、美食节等活动,每年在固定的时间举行,形成象“元九”登高节一样的品牌;四是打造蜿蜒在大山丛中的米仓古道、荔枝古道、栈道,将其与古巴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古道旅游项目。

    (六)加强巴文化对外宣传推广。

在巴文化的对外宣传上,达州市作了一些工作。例如,举办“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通川论道”“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高端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宣汉)巴文化研讨会”,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此外,出版了《賨人与賨文化》《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宣汉罗家坝》等系列书籍。四川文理学院编辑出版《巴文化研究》辑刊,出版了《达州地方文化—乡土教材》系列丛书。2020年3月,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编辑出版《巴文化达州选萃》。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相关内容。

但是,要扩大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龚兢业认为,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对考古发掘和达州“巴人祖源”、“賨国故都”的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川东巴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抢占四川乃至全国巴文化打造的制高点。要充分动员全市文艺界力量,以巴文化为题材,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政府应在这类文艺作品的研讨、公开出版、演出、展示、拍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P29

我们认为,达州市巴文化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建设巴文化博物馆等实体场馆的基础上,建立达州市巴文化主题网上陈列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以推广;二是相关新闻媒体要持续开展巴文化系列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全面展示达州巴文化风采,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四是创作体现巴文化元素的文学影视作品,打造文艺精品。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作品等方面综合发力,创作出无愧于“巴人故里”称号的高水平作品。

总之,本课题调查研究了达州市巴文化研究、传承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传承发展和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对于促进达州市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推动文化强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巴文化建设在川渝鄂陕相关地区也是热点,因此,该研究报告也能为其他相关省市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组长:曾宪文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成员:胡郑丽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杜松柏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王艺霖  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  中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四川宣汉县罗家坝遗址2015~2016年度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18(4):5-17.

[2]邱佑平.巴文化交流座谈会综述[J].巴蜀文化,2020(3.

[3]李万斌.巴文化内生力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兼论对川东北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激活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15(12.

[4]王诤,何娇,石林子.新时代巴文化的价值及传承发展实践探索研究——以达州市为例[N].达州日报,2020.11.27.

[5]彭金祥.达州巴文化景观调查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4).

[6]龚兢业. 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特殊意义及对策[J]. 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7]肖洪恩.巴、巴人、巴文化释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2).

[8]陈果.论早期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1).

[9]刘纲纪.试谈巴文化的渊源、特征及“白虎”的含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2).

[10]李万斌.巴文化研究现状及前景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5).

[11]何易展.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巴文化探赜[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3).

[12]李明泉.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四川日报,2017.1.3.

[13]成良臣.巴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及当代型转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6).

[14]周兴茂.巴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开发[J].重庆社会科学,2010(10).

[15]向以鲜.巴文化与建筑刍议[J]. 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16]王川.巴文化与旅游发展[J]. 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17]雷斌. 川东巴文化保护与创新产业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实践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1).

[18]张建华.巴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16(12).

[19]张凡,胡永红,段德罡. 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6(5).

[20]赵冬菊.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5).

[21]赵万民. “巴”文化与三峡地域聚居形态[J].华中建筑,1997 (3).

[22]王诤.达州打造“巴文化名片”的实践与探索[N].达州日报,2020.3.6.

[23]刘兴国 刘艺茵.对达州建设巴文化高地的建议[N].达州日报,2020.5.29.

[24]史振华 黄超.巴文化与达州特色小(城)镇的融合发展[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4).

[25]王绍林 李顺 邹海燕.巴文化,让历史走进现实——基础教育巴文化特色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4).

[26]胥健.传承弘扬巴文化 提升达州软实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