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阅读:学术写作如何服务于公共生活
发布时间: 2023-12-26 11:03:16    

今年年底,知名民营书店万圣书园的搬迁,成了不少读书人关注的大事。搬家之际,万圣书园小范围发布了开业30年来的年度图书榜单。多年以来,这家书店的图书月排行,被公认为具有社科阅读趋势的风向标地位。今年以来,常居万圣月排行前列的社科类著作有《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等。

  这些社科读物的作者,虽然都具有象牙塔里的扎实学术背景,但都通过作品表达了服务公共生活的意愿。《翦商》的作者、青年历史学者李硕长期关注历史地理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他也用实际行动“用脚丈量历史的尺度”,今年2月突发疾病时,他正在巴基斯坦进行田野考察,“带着问题”“非常接地气”也是不少业内同行对他的评价。与之类似,武汉大学杨华教授所著《县乡中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县域治理”,展现了新生代学者扎根乡土做学问的毅力与担当。

  在青年读者熟知的“学术明星”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漫长的余生》通过书写普通人的微观历史,讲述被忽视的故事,“见微知著”地呈现历史的本色。他近期出版的学术随笔《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则代表了一种学者视角的旅行写作,在中亚渐成中国游客热门旅行目的地的当下,罗新的作品有效地弥补了旅行者的知识空白。在与历史学者王笛的对谈中,罗新明言:“看历史,换个视角就会看到很不一样的风景。”

  在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经济形势下,年轻人更频繁地关心国家经济大势,也关心身边的经济。复旦大学教师兰小欢的《置身事内》,在这两年的不少阅读评选中频繁亮相,显示了读者对中国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关切。这本分析解读中国财政体制的社科类著作,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帮助读者“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成为畅销书并不让人意外。

  读者的选择是时代的指针,分析公众阅读趋势,就是为了呈现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不过,仅以一篇文章概括“青年阅读潮流”,难免挂一漏万。与电影、电视剧等大众属性更加显著的排行榜不同,如果把各家机构的年度阅读榜单放在一起比较,只能发现重复的书目是少数、不重复的书目是大多数。话说回来,开卷有益,一个人的阅读选择,从来不必刻意追求潮流,只求读有所得、无愧于心。(来源:中国青年报)